English

风景这边独好

1999-05-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斐 我有话说

春风荡漾的五月,记者到湖北省荆门市出差。漫步街头,突然发现一所校门口挂满奖牌的学校。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的奖牌不仅数量多,而且“档次”很高,这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情不自禁地想走进去看看。校长张柏青是一个50岁左右的中年人,高而瘦的身材显得飘逸儒雅,清癯的面容使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他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于是,便有了这篇“四个一”的报道。

一所挂满奖牌的学校

中国石化荆门石油化工学校是一所中专名校,建校20年来,在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关怀下,在荆门石化总厂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不同历史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把握形势,转变观念,迎接挑战,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积极稳妥的工作方针,不断适应企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中心,不断加强学校管理,深化教育改革,坚持走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道路,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技术人才,为振兴荆门石化,优化石化工人素质和人才结构,为地方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90年生产实习教学被湖北省劳动厅评为一类学校;1991年被国家教委、计委、劳动部、财政部、人事部联合授予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992年被荆门市委、市政府授予“双文明单位”光荣称号;199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重点学校;1994年、1995年均被省教委评为绿化先进学校和体育先进学校;1996年、1997年被总公司评为“最佳绿化庭院”单位;1998年通过了湖北省教委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A等学校并正式授牌。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管理体系规范、教学设施齐全、生活设施配套、教学手段先进、校园环境优美,集大中专教育和职业培训于一体,在本地区及行业内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基地。

昔日辛勤耕耘,今朝桃李芬芳。20年来,学校加强管理,从严治校,实施目标管理,培养出了一大批合格技术人才,学生的考试及格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优秀率稳定在25%以上,毕业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迄今为止,学校先后向荆门石化总厂及社会输送了5190名合格的毕业生。他们已成为振兴石化企业和发展地方经济的骨干力量。

据张校长介绍,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近1800万元,开设各类专业11个,建立了各类实验室及技能操作室25个,学校实习教学设施配套,电化教育、仿真及计算机培训手段先进,图书馆藏书科类齐全,游泳池、田径场、文体活动中心应有尽有,宿舍、食堂、澡堂等生活设施齐备,具备了能同时容纳3000名学生的办学条件。同时,学校十分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改善教师职称结构,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教师报考研究生,培养学科带头人和跨世纪人才。学校现有教职工250名,139名专职教师中,有80多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90%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学校积极改革办学体制,不断适应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初步探索出符合石化企业生产实际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模式。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各中专学校办学形势十分严峻。他们及时转变观念,大胆改革,不断拓宽生源及毕业生就业渠道,充实招生力量,面向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较好地完成了招生生源由内向外、由近及远的延伸和扩展。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先后与武汉大学、中南财大、湖北大学、武汉化工学院等高校联合开办大专班、本科班、研究生班,使成人在校生达400多人,大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和社会竞争力。

一条加强骨干专业建设的特色办学思路

张柏青校长对中专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工程师与技术工人之间有一个既懂得一定的理论知识,又会操作和指挥组织生产的中间层次人才,即技术员类人才。技术员类人才是专业技术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技术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是变科研技术成果、设计方案、生产工艺为产品的纽带,是沟通工程师与技术工人之间的桥梁。而这种技术员类人才的培养和造就,绝大部分都要靠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来完成。于是,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和本校特点,荆门石化学校从建校初期,就把突出石化特色的化工、化工机械作为学校的骨干专业进行规划和建设。为此,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场地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先后建起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油品分析、化工原理、机械原理、金相、力学等实验室,使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开出率达95%以上。

在实习场地及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学校建有钳工、车工、焊工实习车间,教师还自行设计、自己动手,建起了炼油实习装置、机泵实习装置,同时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投资110万元,建起了DCS炼油化工计算机模拟仿真中心,实现了学生基本训练不出校门的目标。同时,利用荆门石化总厂加工手段齐全、工艺设备先进的优势,建立了固定的学生生产实习基地。根据专业的发展,于1994年、1995年又与荆门沙洋化肥厂、湖北化肥厂签定合同,建立起两个校外生产实习基地,使学生操作技能培训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有了保障。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岗位培养及业务提高。目前,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师95%达到本科学历,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生产一线进行实际锻炼。化工专业、化工机械专业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师都有两年以上的实践工作年限,大部分教师获得初、中级专业操作合格证,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指导学生实习操作。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个值得重视和推广的德育经验

荆门石化学校的德育经验颇具独创性:在帮助学生确立奋斗目标和实现自我期待的过程中,使学生所处的环境与所感受的气氛和社会期待的目标相适应,着力建设一个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良好德育环境。他们的主要作法是:

——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建造学校、企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为了让学校、社会、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形成最有效的合力,使学校的教育与社会和家庭期望相吻合,他们组织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老师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和研究,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邓培武同志所撰写的论文《试论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综合教育》曾在国家级刊物上刊登并获奖。

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大会,会前精心安排,将学生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样的进步,学生在家里的表现等情况与家长相互交流,并且向家长明确提出如何配合学校工作以及怎样做好工作的要求。同时要求各班定期将家长请到学校参加各班级的主题班会和联欢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情况,并通过家长对学生提出要求,最后达到学校与家庭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一致、要求一致。

学校定期请参加过荆门石化总厂建厂和会战的老领导、老工人来校讲该厂的艰苦创业史和传授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让学生明白,没有老一代荆石化人的艰苦奋斗,就没有繁荣的荆门化今天,正是老一代荆石化的人无私奉献,才换来了今天荆石化比较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学校经常请现已担任领导职务的优秀毕业生来校作报告,让他们谈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体会,谈在学校所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与自己在工作中的进步有何关系;请总厂劳资处、干部处和各分厂的领导谈他们对学生的期望,谈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与职工的关系及与学生的关系,谈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将面临的种种挑战,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工作作风,以利他们顺利就业。

——以社会主义道德为标准,把握舆论导向,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始终注意抓舆论的宣传工作,渲染德育气氛。在校园里积极倡导“团结守纪、勤奋好学、尽职尽责、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在师生中树立“校荣我荣、校辱我耻”的观念。学校还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学校领导、全体师生必须参加,在国歌声中强化祖国概念,升华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了保证对学生长期不变的引导和激励,学校帮助学生树立了近期和长远的奋斗目标,学生科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校风杯”个人文明十项达标活动,对学生的纪律、操行、学习、文明礼貌、个人卫生等十个方面进行严格考核,一月一核算公布,与学生的操行和奖学金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进取意识。同时,在全校各班级中开展“校风杯”十项达标活动,将校风分解为十个方面,让各班级从十个方面去要求自己。“十项达标”活动与班级的奖学金和班主任津贴挂钩。对于夺杯的班极,学校发给达标奖励,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让班主任的工作更有针对性,使各班级保持了一股团结奋斗、共同进步的良好势头。长久的正确舆论导向,保持了长期的正向激励,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同时,每天学校还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播放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录相片,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不断地受到熏陶。

——以育人为目的,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个环节。在技校阶段的学生处于由外在控制走向内在控制、由依附状态走向独立状态的关键时期,师长的言行举止,学校的管理模式、服务质量,往往成为学生形成不同人格和个性的关键因素。为此,学校将三个育人环节作为树立良好校风、优化德育环境、教育和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

一片绿化美化净化香化的花园式校园

漫步在荆门石化学校已两个小时,记者并不觉得累。因为这是一片得到绿化、美化、净化、香化的校园。校内草地青青,林木扶疏,山水楼阁错落有致,一步一景,令人心旷神怡,乐不思归。

但是,有谁想到,建校之初,这里竟是一片不长寸草的白石坡呢?当时,学校请来湖北省林业学校专家为学校绿化进行了总体规划,制定分片逐步实施、各具特色、总体谐调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凿石放炮,去石换土;以植树造林为主,采取乔灌结合、花草结合、景物陪衬、园林建筑小品点缀其中和把绿化、美化、香化、净化融为一体的方式,创造优美的教书育人环境。

据介绍,整个校园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应绿化面积为6.9万平方米,已绿化面积6.7万平方米,绿化率97%,绿化覆盖率达70%以上。

张校长向记者回顾了学校绿化的历程,他介绍说:校园绿化工作是学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历届领导班子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为实现五年建成省园林式学校的目标,荆门石化总厂及学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均给予了很大的投入,从1990年至1998年,总厂和学校绿化资金投入达80万元,为学校绿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总厂领导王瑞光、朱德启、郑国华、王玉霖等同志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十分关心和支持学校的校园绿化建设,时常亲临现场检查工作,并对校园绿化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解决绿化资金。这都对学校搞好校园绿化建设起了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学校不断建立健全校园绿化工作管理机构,校长书记亲自挂帅,主管校长总体负责,学校总务科抓具体实施,成立了绿化班,负责校园近300亩面积的绿化日常管理工作,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并制订和不断完善一系列校园绿化管理制度,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科学的校园绿化工作管理体系。

行文至此,记者要道一声遗憾:本来文章还有一个小标题是“一只朴实肯干的领头雁”,讲的是校长张柏青带领学校党政一班人改革实干创新的事。张校长坚决要求删去这一部分。但是,记者要补充的是,荆门石化学校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有了如此长足的发展,张柏青和他的那一个廉洁求实敢于创新的班子,实在功不可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